誤區一:
未發生疫病可以不進行消毒
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殺滅傳染源的病原體,疫病發生要有三個基本環節:傳染源、傳播途徑、易感動物。在畜禽養殖中,有時沒有疫病發生,但外界環境存在傳染源,傳染源會釋放病原體,病原體就會通過空氣、飼料、飲水等途徑,入侵易感畜禽,引起疫病發生。如果沒有及時消毒、凈化環境,環境中的病原體就會越積越多,達到一定程度時,就會引起疫病大發生。因此,未發生疫病地區的養殖戶更應進行消毒,防患于未然。
誤區二:
消毒前,環境不進行徹底清除
由于養殖場存在大量的有機物,如糞便、飼料殘渣、畜禽分泌物、體表脫落物,以及鼠糞、污水或其它污物,這些有機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,這會消耗或中和消毒劑的有效成分,嚴重降低了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濃度,所以說,徹底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。一般要經過清掃(為防止塵土飛揚,事前可用消毒水噴灑一遍)、沖洗(包括禽舍的沖洗、設備及飼養用具的清洗)、然后再進行消毒。
誤區三:
已經消毒畜禽就不會再發生傳染病
盡管進行了消毒,但并不一定就能收到徹底的消毒效果,這與選用的消毒劑品種、消毒劑質量及消毒方法有關。就是已經徹底規范消毒后,短時間內很安全,但許多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、飛禽、老鼠等媒介傳播,養殖動物自身不斷污染環境,也會使環境中的各種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,所以必須定時、定位、徹底、規范消毒,同時結合有計劃地免疫接種,才能做到養殖動物不得病或少得病。
誤區四:
消毒劑氣味越濃,消毒效果越好
消毒效果的好壞,主要和它的殺菌能力、殺菌譜有關。目前國際上一些先進的、好的消毒劑是沒有什么氣味的,如聚維酮碘、聚醇醚碘、過硫酸鹽等;相反有些氣味濃、刺激性大的消毒劑,存在著消毒盲區,且氣味濃、刺激性大的消毒劑對畜禽呼吸道、體表等有一定的傷害,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疾病。
誤區五:
長期固定使用單一消毒劑
長期固定使用單一消毒劑,細菌、病毒也可能對此會產生抗藥性;同時由于殺菌譜的寬窄,可能不能殺滅某種致病菌,使其大量繁殖,對消毒劑也可能產生抗藥性,因此最好用幾種不同類型的消毒劑輪換使用。
贈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很棒,記得分享哦!
讓更多的養殖朋友參考學習!釋佳也愿意結交更多的養殖界朋友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yijiatonghui.com/content/?201.html